加载中
ArchLinux安装
启动U盘
进入BIOS中关闭Secure Boot
调整启动方式为UEFI(对应磁盘格式为GPT,之后格式化的时候会改)
使用U盘启动
进入如下archlinux的live页面

基础安装
进入 Live 环境后关闭 reflector:
systemctl stop reflector
reflector 会根据速度自动修改镜像源,但是由于只考虑最新的20个镜像站,其结果大多数时候都不怎么好用。
确保使用的UEFI模式:
ls /sys/firmware/efi/efivars
若有效输出则已启动
连接网络
可以等待几秒等网络建立连接后再进行下面测试网络的操作。
如果你不能正常连接网络,首先确认系统已经启用网络接口:
- *如果随后看到类似 **Operation not possible due to RF-kill的报错,继续尝试 rfkill命令来解锁无线网卡:rfkill unblock wifi
更新系统时钟
磁盘分区
一个通用的方案:
挂载点 | 分区 | 分区类型 | 建议大小 | 备注 |
/mnt/boot | /dev/sda1 或/dev/nvme0n1p1 | EFI System | 512 MiB | ESP 分区 |
/mnt | /dev/sda2 或/dev/nvme0n1p2 | Linux x86-64 root | 100 GiB(至少 50 GiB) | Arch Linux 的根分区 |
/mnt/home | /dev/sda3 或/dev/nvme0n1p3 | Linux home | 剩余磁盘空间 | Arch Linux 的 home 分区 |
首先将磁盘类型转换为GPT格式,这里假设比如你想安装的磁盘名称为 sdx。如果你使用 NVME 的固态硬盘,你看到的磁盘名称可能为 nvme0n1。
然后进行分区操作
其次是格式化操作
最后是挂载操作
在挂载时,挂载是有顺序的,先挂载根分区,再挂载 EFI 分区。 这里的 sdax 只是例子,具体根据你自身的实际分区情况来。
建立交换文件(可选)
交换文件相当于 Windows 中的虚拟内存,也就是利用硬盘空间充当内存。当内存相对不足时,部分内存中的内容会交换到硬盘中,从而释放内存。关于 swap 的重要性,有两篇不错的文章,推荐读者阅读。
推荐swap大小
内存大小 | 2 GiB | 4 GiB | 8 GiB | 16 GiB | 32 GiB | 64 GiB |
推荐的交换文件大小(使用休眠功能) | 4096 MiB | 5793 MiB | 8192 MiB | 11585 MiB | 16384 MiB | 23170 MiB |
推荐的交换文件大小(不使用休眠功能) | 4096 MiB | 5793 MiB | 8192 MiB | 8192 MiB | 4096 MiB | 0 MiB |
建立交换文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。
首先使用 dd 创建交换文件。例如,创建一块 8 GiB (=8192 MiB)大小的交换文件。
如果您需要创建其他大小的交换文件,请将 count= 后面的数值换成交换文件大小的 MiB 数(GiB 数 x 1024)。
然后修改权限
最后格式化并启用swap
选择软件仓库镜像
- reflector
推荐使用reflector,使用如下命令选择镜像。此命令将为您选出位于平均同步延迟在 3 小时以内的,位于中国的 https 镜像,并根据速度排序。指定 --completion-percent 95(默认为100)的目的是防止忽略可用的镜像。
也可使用得分排序
- 手动自行修改
- *也可以手动修改 **/etc/pacman.d/mirrorlist配置文件,使用vim或nano在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中添加镜像源
默认先使用第一行的镜像源
完整镜像源列表可以参考官方文档
安装系统
安装必需的基础包
可能有警告但是一定应该没有报错
如果报告“验证软件包错误”,可以尝试以下方法,然后重新安装。
安装必需的功能性软件
生成fstab文件
fstab是一个系统文件,决定了系统启动时如何自动挂载分区。没有 fstab,系统将找不到根分区,从而无法启动。
Arch Linux 提供了自动生成 fstab 的工具,我们利用它直接生成。
- *其中 **genfstab -U /mnt是以 UUID 的描述方式生成 fstab,“>>” 的意思是,将输出结果附加在后面的文件之后。
生成完成后,记得使用 cat 命令打印文件内容,仔细检查一遍。
Change root
我们使用 arch-chroot 工具切换到新安装的系统,以后的操作就可以在新安装的系统中完成了。
时区设置
将时区设置为中国上海
然后设置硬件时间
设置Locale进行本地化
Locale 决定了地域、货币、时区日期的格式、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本地化标准。
- *首先使用 vim 编辑 **/etc/locale.gen,去掉 en_US.UTF-8 所在行以及 zh_CN.UTF-8 所在行的注释符号(#)。
这里需要使用 vim 的寻找以及编辑功能,具体可自行查询
网络配置
- 设置主机名
- 网络管理器
需要安装一个网络管理器,笔者推荐使用 NetworkManager。
NetworkManager 附带一个守护程序。在 Arch Linux 中,守护程序由 systemd 管理。systemd 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程序。现在我们使用 systemd 设置 NetworkManager 开机自动启动。
root密码
设置root用户密码
引导加载程序
推荐使用GRUB,本文章只针对UEFI启动模式的电脑,对于BIOS启动模式的电脑可查看参考文章
- 安装微码
先查看CPU型号:
如果是 Intel CPU,安装 intel-ucode。
如果是 AMD CPU,安装 amd-ucode。
- 安装引导程序
- *可以对配置文件进行修改:编辑/etc/default/grub 文件,去掉 **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一行中最后的 quiet 参数,同时把 log level 的数值从 3 改成 5,这样是为了后续如果出现系统错误,方便排错。同时在同一行加入 nowatchdog 参数,这可以显著提高开关机速度。
最后生成GRUB所需的配置文件
重启
首先退出chroot环境
然后关闭交换文件(如果有)
随后,取消挂载/mnt
最后重启计算机
至此基本的Arch Linux系统已安装成功
界面配置
网络连接
重启之后使用root账户登陆,然后连接wifi:
可以使用ping工具检验
创建普通用户
新安装的系统只有一个超级用户,即 root。使用 root 进行日常操作是不安全的。应当创建普通用户进行日常操作,仅在管理系统时使用 root。
普通用户的权限又太低了,有时我们需要 root 权限进行系统管理,比如系统更新。这时我们需要提升权限。
为了提升权限,我们需要配置一个工具,我们的工具是 sudo
- *需要使用vim编辑 **/etc/sudoers进行配置,由于该文件十分重要,推荐通过visudo工具编辑,该工具提供了语法检查,防止文件错误。
- *找到 **#%wheel ALL=(ALL:ALL) ALL这一行,将#注释去掉,:wq保存退出
配置系统默认编辑器
- *编辑 **EDITOR=vim sudoedit /etc/profile 文件,加入如下内容,将 vim 设置为默认 EDITOR
- 这样就不用在每次执行命令时都指定一遍
EDITOR=vim
了。
- 重启之后可以使用
sudo -e
编辑文件了
pacman配置
pacman是 Arch Linux 的包管理器,负责安装、卸载、更新和查找软件包。我们为了让它更好地运行,需要进行如下配置:
- 启用颜色显示
- 启用并行下载
- 启用 multilib 仓库
- 启用 archlinuxcn 仓库
- 安装 pkgstats
- 主要是编辑
/etc/pacman.conf
文件
为了启用颜色显示和并行下载([12]),请取消 Color 和 ParallelDownloads = 5 之前的“#”:
其次,如果您需要在 Arch Linux 中运行 Steam 和 Wine(Steam 是 Valve 公司开发的游戏分发平台;Wine 是 Windows 兼容层,可以使您在 Linux 中运行 Windows 程序),请启用 multilib 仓库。该仓库提供 32 位软件包。请搜索“multilib”,取消下述两行之前的“#”。
然后,推荐启用 archlinuxcn 仓库。该仓库是由 Arch Linux 中文社区驱动的非官方软件仓库,包含许多官方仓库未提供的额外的软件包,以及已有软件的 git 版本等变种,提供了大量适合国人使用的软件包。
请在文件最后新建一行,输入:
如果您开启了 archlinuxcn 仓库,请安装 archlinuxcn-keyring。
- *如果 **pacman -S archlinuxcn-keyring出现如下错误
- *需要 **sudo pacman-key --lsign ``[email protected]具体见ArchLinux论坛
- *最后,建议安装 pkgstats。这个软件包将您安装的软件列表、镜像源和计算机架构定期上传到 Arch Linux 官方,反馈该信息有利于系统的发展,这也是为开源社区的贡献。如果您不希望上传软件列表,请跳过此步。要想查看统计数据,请前往 **pkgstats.archlinux.de。
软件包缓存清理
- *使用 pacman 安装和更新软件包时,软件包会下载到 **/var/cache/pacman/pkg/ 目录下。久而久之,缓存会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。因此,定期清理软件包缓存是必要的。
推荐安装 pacman-contrib软件包,然后开机自动启动 paccache.timer,以便每周自动清理不使用的软件包缓存。
安装KDE桌面环境
配置SDDM
登陆屏幕
安装基础功能包
设置系统为中文
- 设置中寻找,如果显示中文不全可能是
~/.config/plasma-localerc
里的 LANG 变量缺少 .UTF-8。
具体参考ArchLinux论坛
安装输入法
- *设置环境变量:编辑文件 **EDITOR=vim sudoedit /etc/environment 加入以下内容。konsole 以及 dolphin 都需要这些环境变量,倒是 chrome 和 firefox 都不需要就可以输入中文
打开系统设置区域设置输入法 ,先点击 运行Fcitx即可,拼音为默认添加项。如你还需要更多输入法如五笔,则再点击 添加输入法,找到简体中文下的五笔 ,点击添加即可加入五笔输入法。
接下来点击拼音 右侧的配置按钮,点选 云拼音和 在程序中显示预编辑文本 最后应用。
回到输入法设置,点击配置附加组件,找到 经典用户界面 在主题里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颜色 最后应用。
注销,重新登陆,就可以发现已经可以在各个软件中输入中文了
成为合格的系统管理员
参考链接
上一篇
ssh
下一篇
Linux基础
Loading...